时政要闻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山庄大事件 > 时政要闻 > 正文

庄稼谁种 果园谁管

更新时间:2016-11-15 00:44:39点击次数:1319次字号:T|T
在60后的记忆里,果园是一辈子的陪伴;在70后的记忆里,果园是休闲时的风景;在80后的记忆里,果园是儿时的公园;在90后的记忆里,果园是父母的寄托。”日前,由万荣县“微生活”制作的一段视频在网上火了。他触碰了一代老庄稼人的担心:当我们老了,谁来种地?现实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日趋明显,一并出现的还有农业从业人员的女性化和低学历化。“明天的农业在哪里?”老农人的慨叹发人深思。
日前,一段由万荣县《微生活》制作的视频在网上火了。制作人采访了正在劳作的上了年纪的果农(最大者70多岁)和他们在外地的子女。“趁着还有力气,干一天算一天。”“等我们老了,果树也就拔了。”父母的辛劳得到了孩子们的感情回应,“看到父母很辛苦,我们也很心疼。”“只能打电话问候关心,让我们回去种地是不会的。”一边是父母的理解,一边是孩子的无奈。
这段视频触碰了一代老庄稼人的忧心:明天的庄稼谁来种?
记者通过对部分县区的走访调查发现,农村50岁以下的基本不种地,不想种,也不会种。长子县鲍店镇郜村农民王文景全家5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月收入8000多元,王文景常年有病,8亩地全靠老伴一人打理,“不指望种地致富,也就挣俩活钱儿。”
平陆县常乐镇74岁的村民李成,前年做完手术后才不再下地,10亩果园交给儿子打理,李成说:“不是儿子想管理,是他身体也不好,不能出去打工,又没啥手艺,只能在家里照管果园。”
壶关县板安窑村2008年左右,村里一共有260人,老中青搭配合理,青年人所占比例差不多是一半。但目前长期居住在村子里的只有50多人,而且基本以老幼为主。老一辈无可奈何地生活在这儿,幼辈到十五六岁也会离开。目前,农田还由老一辈村民撑着。
村里的老年人有过困难时期饥饿的经历,对土地有感情,看到土地荒废心里很难受,有的不仅把自己的承包田种好,而且把房前屋后、田埂地边都种上了庄稼。但多数老年人已经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为老年人种地最普遍的状态。
种粮大户的日子难过
前些年政策鼓励大户种粮,泽州县周村镇种粮大户郭国会到2014年流转面积发展到1500亩,购置了60万元的农机具。但是“粮价好了两年,去年一大跌,赔进去几十万元。本来准备再流转500亩,地都说好了,可是不敢租了”。
长治县李明的合作社流转了300多亩土地,雇的农民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在30多个“高龄农民”中,患有高血压的就有七八个,合作社专门买来血压计,下地前要先给农民量血压。“万一有个病病灾灾,那都是麻烦。”李明说。
为什么不请壮劳动力?据了解,农村劳动力紧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会种也不愿种地,四五十岁的多在外地打工,剩下种地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种粮不赚钱,银行贷款更加收紧。李社长说:“过去5年都找一家银行贷款,一笔钱要交双份利息,贷完先存回去,再贷出来。但有钱就比没有强,没想到,去年银行听说种粮赔钱,今年不给贷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困难,有的甚至有名无实。
年轻人为何不愿种地
年轻人不愿务农,归根结底还是农业的吸引力不足。一没“钱景”,辛辛苦苦一年,一亩地收入还不如打几天零工;二没“前途”,“当一辈子农民种种地,有啥奔头?”
一方面当前在农村,一些地方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普遍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机化程度偏低,所以种地在农村依然是很辛苦的工作,再加上农村交通不便、道路不畅等原因,各种文化娱乐设施的匮乏也会造成很多年轻人对返乡种地充满疑虑。另一方面,种地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一旦遭遇天灾,农户的损失不能承受,越是规模化种植,很可能最后不是“规模效益”,而成了“规模亏损”,虽然有农业保险,但是根据很多种地农民的反馈,农业保险的赔付金额和农民的投入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不解决问题。
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种植需要大笔资金,而资金方面却是从城里回到农村的年轻人最大的短板,所以能够争取到贷款对于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从目前的信贷金融支持政策以及创业环境来看,没有多少资产抵押和担保的年轻人想要获得创业资金,还是非常困难。
困局怎么破解
农民老龄化的苦恼,事实上就是“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化解“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关键就是让农业成为吸引人的事业、有奔头的产业。
对此,山西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张崇康教授建议:
一要农村改革持续发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产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二要加大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国民教育序列进行管理,可借鉴免费师范生的做法,对农村生源进入涉农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涉农专业学习实行免费政策。
三要让农业有吸引力,农民有盼头。如今,农业收入对不少农户而言正在变成“副业”。在此背景下,做强农业、提升效益,需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需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同时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增加农民务农收入,从而增强农业吸引力,让愿意种地的青壮年多起来。
四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让农业有保障。农业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风险,国家的支持保护必不可少。尤其针对农业投入难、融资难等现实问题,需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为农业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编辑:admin)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
联系方式: 内  容: 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