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动态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山庄大事件 > 山庄动态 > 正文

乡村旅游扶贫也要“精准”

更新时间:2016-11-18 00:34:31点击次数:2033次字号:T|T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短线旅行或自驾游的一种休闲模式,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甚至到了“火爆”的程度。笔者的家乡就是河北省当地有名的贫困山区、革命老区,虽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以及生产享誉一方的“狗血桃”等名特农副产品,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短线旅行或自驾游的一种休闲模式,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甚至到了“火爆”的程度。笔者的家乡就是河北省当地有名的贫困山区、革命老区,虽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以及生产享誉一方的“狗血桃”等名特农副产品,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自从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媒体开展“垄上行”宣传活动,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村民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并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应该说,这是典型的推进旅游产业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
这样的事例其实还很多,据有关资料,我国70%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近300个县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县,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却良好,是名副其实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在全国12.8万贫困村中,至少有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贫困地区开发建成的新景区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
当然,旅游扶贫政策虽好,但也要避免“一窝蜂”,要讲策略、讲思路、讲方法,乡村旅游扶贫同样也要“精准”。
首先,发展乡村旅游定位要“精准”。要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重视发展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最忌一哄而起、照猫画虎、千村一面。现代旅游消费特点,重在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业态。
其次,乡村旅游扶贫投入要“精准”。贫困地区往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现代旅游需要。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是首先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有些地方搞大拆大建,甚至人为造景,不但投入大,而且改造后城不城,乡不乡,根本形成不了旅游特色,甚至还破坏了原始生态。
再就是,乡村旅游扶贫方法要“精准”。要善于运用互联网营销技术,进行旅游产品推介。实施旅游扶贫,没有客源市场的支撑,一切都将是画饼充饥。因此,要善于应用网站、微博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传播途径,抓住深入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会,宣传推介旅游扶贫新成果、新亮点。
总之,在旅游业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柱产业的新时期,乡村旅游扶贫大有可为。在此过程中,需要脚踏实地,切忌盲目跟风。唯有因事施策、因地制宜,实现定位、投入、方法“精准”,才能真正将乡村旅游与农村扶贫完美结合,落到实处、做出特色、做出实绩。
(编辑:admin)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
联系方式: 内  容: 看不清?